写论文,查重是绕不开的一环。很多同学拿到论文查重报告,只看一眼重复率,觉得低了就万事大吉,高了就慌了神。其实,查重报告里藏了很多信息,特别是关于间接引用的部分,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怎么利用查重报告揪出那些隐藏的间接引用问题。
先说说啥是间接引用。简单来说,就是你读了别人的东西,理解了它的意思,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,而不是直接照搬原文。这本来是个好事情,说明你消化吸收了知识。但有时候,咱们可能没掌握好火候,写出来的东西和原文太像了,就容易被认为是抄袭,这就是间接引用问题。
为啥间接引用容易出问题呢?主要还是因为“太像了”。你可能觉得是自己写的,但查重系统是“铁面无私”的,它只看文字的相似度。如果相似度超过了某个阈值,它就会判定为重复。所以,即使你觉得自己明明是间接引用,也可能被查重系统“误伤”。
拿到查重报告,别只盯着那个大大的重复率数字。仔细看看报告的细节,你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。
标明引用的部分: 首先,查重报告通常会标出你论文中和数据库中文献相似的部分。这些部分往往会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下划线标注出来。先看看这些标注,如果确实是直接引用,而且你已经正确标注了出处,那问题不大。
重点关注“疑似”部分: 除了明确标明的引用,还有一些地方可能没有明确标出,但是查重系统认为“有点像”的。这些地方往往需要你重点关注。它们可能出现在一些你自认为“原创”的段落里。
如何利用查重报告定位间接引用问题?几个小技巧:
那么,怎么才能从这些“有点像”的地方找到间接引用的问题呢?这里有几个小技巧:
仔细阅读“疑似”部分: 把查重报告中标注出来的“疑似”部分,和你参考的文献仔细对比一下。看看是不是在表达方式、用词、句式结构上过于相似了。比如,你是不是用了和原文类似的比喻?是不是句子的顺序和原文差不多?
换种方式表达: 如果发现确实有相似之处,尝试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下。可以换一些关键词,调整一下句子的顺序,或者用同义词替换一下。总之,要尽量避免和原文“撞车”。
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: 间接引用的关键在于理解原文的意思,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。不要只是简单地替换几个词语,而是要真正理解原文的核心思想,然后用你自己的逻辑和语言表达出来。
增加自己的观点和分析: 在间接引用的基础上,加入你自己的观点和分析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重复率,还能让你的论文更有深度。
多次修改和润色: 修改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反复修改和润色。每次修改后,都可以再进行一次查重,看看效果如何。